finclip-app-manager/vendor/gitlab.finogeeks.club/finclip-backend/mop-middleware-auth/README.md

58 lines
4.4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3-11-02 18:36:36 +08:00
# ddd 代码脚手架
基于Golang的DDD实践
## 一、项目代码结构生成
  操作步骤:
  1、从git拉取脚手架到本地git clone https://mop-middleware-auth.git
  2、将脚手架拷贝到目标路径cp -a mop-middleware-auth 目标路径;
  3、将目标路径改为服务名称(例如:mop-license-mamanger)
  4、使用代码编辑工具查找并替换将代码或者文件中所有的mop-middleware-auth批量替换为服务名称(mop-license-mamanger)
  5、并在目标路径下(例如:mop-license-mamanger)开发业务代码;
## 二、一些概念
  DDD经典分层
  分层架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每层只能与位于其下方的层发生耦合。严格分层架构,某层只能与直接位于其下方的层发生耦合;松散分层架构,则允许任意上方层与任意下方层发生耦合。大原则如此,我一般都是采用松散分层,严格的太夸张,在团队里推广起来挺难的。
  CQRS
  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是由Betrand MeyerEiffel语言之父OCP提出者提出来的。命令(Command):不返回任何结果(void),但会改变对象的状态。查询(Query):返回结果,但是不会改变对象的状态,对系统没有副作用。
  ES事件溯源
  在CQRS中每一个确定的命令操作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执行之后就产生相应的事件Event。这样只需要把所有系统运行的Event以及其产生时的数据记录起来这就是系统的历史记录了并且能够方便的回滚到某一历史状态。Event Sourcing就是用来进行存储和管理事件的。
  粗略的知道了这几个概念之后,基本上就可以用来理解和构建最基础的领域驱动架构了。
## 三、一般实践
  总体分层结构如下:
  1.presentation 表现层。Web框架选择了gingin是基于MVC的。我将V和C层都放在了表现层。路由设置这些统在一起都算是表现层的。领域驱动设计更多关注的是业务以及其变更时能够比较好的扩展与维护。表现层逻辑也很简单主要是承接gin框架转发过来的请求。
  2.application应用层。DDD里应用层是很薄的一层只作为计算机领域到业务领域的过渡层。比如计算机能够识别和传输的肯定是2进制字节流这一层可以充当翻译把这些晦涩难懂的机器“语言”转化为领域业务人员建模出来的语言。或者说是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这里一般会有专门的ViewMode来承接所需的参数数据。这一层直接消费领域层并且开始记录一些系统型功能比如日志、事件溯源。
  3. domain领域层。领域驱动设计里最核心的部分了可以细拆分为聚合根、实体领域服务等一大堆其他概念。这里不展开详细说明了简单的理解下聚合根负责整个聚合业务的所有功能就行了。
  4. 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层。这一层一般主要将所有公共功能抽象整理出来作为独立的对外输出一些帮助类等。这一层也是讲求和业务逻辑无关只重点提供通用的功能。
## 四、一些支持
领域驱动很友好的适配了业务,本身建模时就根据业务规则、界限做了很好的细化,区分。很容易顺延以下,就能够用于微服务的构建。
支持RPC方式启动作为服务间的通讯。
各种服务支持其实都是表现层以不同的方式对外表现而已从应用层起必须是一样的。这也正是DDD的精髓所在。
## 五、一点感悟
  对DDD的理解和应用其实还很不成熟只是对过去的一点总结。
  确实很Go的面向对象设计没有继承而是采用组合的方式来实现OO里的“继承”。尽可能的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也算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原则Golang天然就直接遵循了。“封装”也很有意思直接通过首字母是否大小写“多态”还没怎么了解透彻就不可描述了。再使用Golang实现DDD的时候也发现了如果有“泛型”就好了的感概。这个时候更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泛型的好处。不得不佩服下C#的设计者,很早就有了泛型。
  简单的构造出来了一个DDD的实现不成熟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迭代是个好东西慢慢的理解和完善。